例如通过瓶内咸淡水的变化,考察航道的变化,洋流的变化。
沈可认为,微观视角仍值得关注。沈可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影响机制和战略协同,探索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如何激活老龄社会科技创新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将老龄风险转化为长寿红利。
现在,NTA全球项目已囊括全球各大洲90余个成员国,NTA方法成为从跨国比较的视角研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的重要工具。从我入校至今,历届学院党政班子一直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在跨学科平台搭建、科研团队组建、教学科研绩效分配等方面都向青年教师重点倾斜,为我们专注于学术研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19年,沈可出版国内首本系统应用NTA方法的专著《人口老龄化、代际分配与财政负担》十年间,沈可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零开始,在中国老龄化研究中创新性应用并拓展了NTA方法,深入开展了老龄社会抚养负担的精准测算、老龄社会经济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多维影响等一系列研究议题。沈老师看待问题实质重于形式,如果这件事确实能帮到学生,她就会采取行动。自2007年至今,中国大陆共有16名学者当选TWAS青年通讯院士,沈可是中国大陆在社会科学与经济学领域(Social and Economic Sciences)第二位当选的青年通讯院士。
此前,沈可主要聚焦于从微观视角研究老年人口,包括老年人的居住安排、老年人与子代之间的互惠模式、老年生理与心理健康等问题。2019年,沈可出版了国内首本系统应用NTA方法的专著《人口老龄化、代际分配与财政负担》。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梁倩倩青年副研究员、生物医学研究院王司清博士和基础医学院博士生周心妍为共同第一作者。
本研究发现MESP1-RING1A可与cohesin复合体、p300结合,通过调控A/B区室(compartment A/B)转换、增强子-启动子的染色质相互作用(chromatin interaction)、组蛋白乙酰化,激活心脏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转录因子MESP1与表观遗传因子RING1A协同调控早期心脏发育孙宁教授和蓝斐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发病率高达0.4%~1%,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Ring1A敲除小鼠此前只报道过中轴骨发育异常,本研究发现Ring1A敲除小鼠出现与MESP1突变病人类似的先天性心脏病表型,如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致密化心室壁变薄等。
本研究首次发现MESP1可与PRC1核心蛋白RING1A相互作用,协同结合并激活人类心脏早期发育相关基因表达,如中胚层形成相关基因WNT5A、NCAM1、LEF1、ZEB2、MEIS1、MEIS2、PDGFRA、GATA6,与心脏谱系基因MYOCD和MEF2C。已有报道在先天性心脏病病人中,发现了MESP1多个位点的单等位基因突变(single-allele mutation),表观遗传因子PRC1(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复合体、黏连蛋白(cohesin)复合体的多个组分也报道存在先天性心脏病致病突变,而这些组分在心脏发育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清楚。
本研究同时发现,MESP1致病突变会影响MESP1与RING1A、cohesin组分的结合,影响心脏发育基因的表达及心肌的正常分化。研究还得到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朱平教授、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徐一驰博士等合作者的大力支持研究还得到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朱平教授、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徐一驰博士等合作者的大力支持。转录因子MESP1与表观遗传因子RING1A协同调控早期心脏发育孙宁教授和蓝斐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本研究发现MESP1-RING1A可与cohesin复合体、p300结合,通过调控A/B区室(compartment A/B)转换、增强子-启动子的染色质相互作用(chromatin interaction)、组蛋白乙酰化,激活心脏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总之,这些研究不仅证明了MESP1-RING1A在心脏发育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为MESP1,PRC1 和 cohesin组分突变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机制提供了可能的解释。已有报道在先天性心脏病病人中,发现了MESP1多个位点的单等位基因突变(single-allele mutation),表观遗传因子PRC1(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复合体、黏连蛋白(cohesin)复合体的多个组分也报道存在先天性心脏病致病突变,而这些组分在心脏发育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同时发现,MESP1致病突变会影响MESP1与RING1A、cohesin组分的结合,影响心脏发育基因的表达及心肌的正常分化。
本研究首次发现MESP1可与PRC1核心蛋白RING1A相互作用,协同结合并激活人类心脏早期发育相关基因表达,如中胚层形成相关基因WNT5A、NCAM1、LEF1、ZEB2、MEIS1、MEIS2、PDGFRA、GATA6,与心脏谱系基因MYOCD和MEF2C。转录因子MESP1在发育早期瞬时表达,调控心脏前体细胞(cardiac progenitor)等的产生,但其激活早期心脏发育基因的机制仍待研究。
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发病率高达0.4%~1%,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22年11月21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孙宁实验室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IBS)蓝斐实验室在《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在线发表论文Essential role of MESP1-RING1A complex in cardiac differentiation,发现转录因子MESP1结合表观因子RING1A在心脏发育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
并发现RING1A在人类心肌细胞体外分化和小鼠心脏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ING1A缺失会导致人类心肌体外分化效率、收缩蛋白表达、钙处理能力等的下降。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梁倩倩青年副研究员、生物医学研究院王司清博士和基础医学院博士生周心妍为共同第一作者。心脏发育受到很多基因的逐级精密调控,这些基因的突变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Ring1A敲除小鼠此前只报道过中轴骨发育异常,本研究发现Ring1A敲除小鼠出现与MESP1突变病人类似的先天性心脏病表型,如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致密化心室壁变薄等。PRC1复合体的经典作用是抑制基因表达。近年来也有报道在皮肤、神经发育等过程中,PRC1可参与基因表达的激活
有了老领导老同志的鼓励,新时代的上医人更有信心了。上医文化中心的落成尤其是上医院史馆的全新登场不仅将成为上医人凝心聚力的‘初心之地,也是传承上医精神的‘学习之所,更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关键之本。
与此同时,以文案为基础,设计方为每个展厅的展示重点都做了精心打磨:展现颜福庆老校长创办上医历程的全息影片,体现上医人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物群雕,模拟外科手术台的人体解剖触摸屏,全方位展示新上医布局的电子沙盘,可呈现上医人祝福的球面互动屏……至此,上医文化中心和新的院史馆全面建成。医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务虚会和专题会,听取院史馆筹建工作汇报,审定总体设计、展陈文案、布展方案和资金预算,及时协调解决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各部门单位都对西六号楼的腾挪给予了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经过前后四个多月的努力,我们按时将腾挪出的西六号楼交给了施工方。始创奠基展厅展示了1927年上医创建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发展历程,正是这22年的艰苦创业,奠定了上医高起点高质量的办学基础。
档案馆一面精心挑选现有馆藏物品,一面广泛接收来自师生、校友、院所平台、附属医院等捐来的各类史料。至此,上医校园又新增了一座文化地标。要对两校合并以来复旦医科发展的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突出深化改革这条主线,全面展现新世纪以来复旦上医的发展历程和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展现新时代上医人的精气神。在完成资证办理后,修缮工程于2021年12月动工,自此基建处陈平章、袁从兵等老师就驻守在现场,看着一砖一瓦赋予这栋楼新的面貌。
疫情形势缓和后,校内值守和校外居家办公的专班老师们分工合作,第一时间将2000年之前历史阶段的文案征求意见稿分送至关心上医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校史专家手中审稿。本次院庆共征集到实物296件,它们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史料育人的重要载体,我们从中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在院史馆中展陈。
位于展厅中央的一组人物群雕是以这一时期的上医人为原型创作而成的。携手向前进展展厅介绍了上医历任党政领导、两院院士、国家级荣誉获得者以及优秀校友,体现着从五湖四海而来的上医人汇聚于此,群星璀璨,摇曳医学星河。
期间,复旦上医党委主要领导主持专题会议,听取阶段性进展汇报予以指导。改革振兴展厅向众人呈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至2000年步入新世纪期间的上医。
为了查找史料,医学组织部原部长、院庆办副主任李华在档案馆足足待了4天,同时拜访上医的老领导,寻觅到一批照片,为院史馆的展陈争取到宝贵资源。回顾院史馆的筹建过程,专班的同志说,院史馆的筹建工作始终是在医学院党委的领导、关心和推动下进行。专班成员以原有的上海医科大学校史馆为基础,收集、梳理并研读了大量上医史料,深度了解上医的精神传统,广泛听取专家和老同志意见,同时走访调研多个兄弟院校的校(院)史馆和附属医院院史展,充分吸收借鉴各方面经验。北楼因为过去作为图书馆的书库,房间里的柱子十分密集,现有的房屋条件无法满足院史馆的功能需求。
医学丰碑连廊连接了探索发展与改革振兴两个展厅,采用油画的形式还原了上医16位一级教授的容貌风采,同时引用一级教授的话语来体现上医先贤对医学教育事业和上医发展的关心与期待。每位分管领导都带领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新时期上医发展成果展示方案,亲自把关和修改。
立意:以史叙事、以事带人、以人见精神2021年春,复旦上医党委决定将未来的上医文化中心、院史馆设在西六号楼——这栋楼建成于1960年,曾是上医老图书馆、档案馆的所在地,还设有阶梯教室,后来又成为了一些部门的办公场所。然而正当大家各司其职将院史馆筹建工作推上轨道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要在全面展现的基础上,突出每一时期的时代背景和上医发展特点,通过打造若干个重点展项,将上医精神和办学特色贯穿始终,体现上医先贤办中国人自己的新医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和新时期上医人振兴上医、争创一流以及面向未来聚力建设第一个复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的使命担当。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表示,复旦上医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纪念上医创建95周年为契机,大力弘扬光荣传统,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和全国的医学院校一道,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中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再攀高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